的同时,通过基因工程产品已经深入到每一个生活中的事实,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维持内在学习动机,自然引出本节的内容。)3自主、互动、探究──主体内容学习3.1限制性内切酶──“分子手术刀”3.1.1学生自学课件展示:自学任务(1)限制酶切割的什么键?(2)什么是黏性末端?限制酶切割DNA后一定会形成黏性末端吗?(3)限制酶从哪里来?学生活动:自学教材,分组讨论、交流、完成任务。(这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来完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交流合作意识。)3.1.2教师引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检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并评价。课件演示:DNA平面结构。播放动画:限制酶切割DNA,着重展示限制酶切割位点和切割后产生的单链末端。教师继续设问:那是不是所有的限制酶切割DNA后都会形成黏性末端呢?请大家画出学案上几种DNA片段被对应的限制酶切割后的结果。课件演示:限制酶的种类SmaⅠBamHⅠSau3AHi
dⅢ①GATCCTAG识别序列GGGCCCGGATCCGATCAAGCTT②GGATCCCCTAGG切割位点G↓CG↓G↓GATCA↓A
f③GGGCCCCCCGGG
④AAGCTTTTCGAA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完成任务。教师:大家认真观察几个DNA片段被对应限制酶切割后的结构,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结论?学生活动:观察,小组讨论,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不同。教师继续设问:这一点体现出酶的什么特性?学生回答:酶的专一性。(2)限制酶切割DNA片段后,可能形成两种结果:黏性末端和平末端。教师继续设问:怎样切割会形成黏性末端,怎样切割会形成平末端呢?学生讨论回答:限制酶在识别序列的中轴线两侧切割则形成黏性末端,延中轴线切割则形成平末端。(3)不同限制酶切割DNA可能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教师提示:比较①和②)(设计意图:限制性内切酶是本节内容的重点。通过以上的课堂练习,加强学生对限制酶功能特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3.1.3思维递进教师设问:限制酶在基因工程中是很重要的工具,那么它从何而来呢?学生:从原核生物中分离、提纯而来。教师设问:你还记得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知识吗?从中你能推测限制酶存在对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中的作用是什么吗?学生讨论回答:限制酶应该是原核生物用来抵御外源DNA入侵的一种武器。教师:很好,那这种武器随身携带是不是很危险呢?这些酶会不会把原核细胞自身分解掉?你能猜测其原因吗?学生讨论回答:这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