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年级课题名称
七至八年级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主备人课型
孟成造型
审核人刘烨岚授课日期2017911
学情分析
1、学生的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2、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加以指导。3、
所学技能与方法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差别。
学习目标
感受了解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使学生的学习、创造与探索向艺术创造与艺术表现能力的更高层次发展。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对现代艺术(建筑、工艺设计)形式美的感受认识现代生活中艺术与科技结合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学科综合学习的思考。
教具准备(辅助工具)
相关作品及图片
流程及时间安排:一、激情导入5分钟二、讲授新课10分钟三、拓展创新10分钟四、作品展示5分钟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上一节课古代灯具与本课现代灯具。老师提问:有何启示?学生谈感受2、欣赏书本雕塑与国画,问其奥妙之处(学生思考)制造悬念,以“问题秘式”导入课题二、讲授新课1、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本,并提出问题讨论,引导欣赏有创意、有科技含量的作品,感受现代艺术与科技交融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感受能力)2、赏探析活动,引导学生回忆现代生活中最具有现代意味和气派的作品。认识材料的多样性及其带来的材质美感。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扩大学生对艺术的理解、敏锐地感受现代生活与现代艺术和科技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13
f3、分组讨论交流,运用上节课学过的欣赏评述的方法,进行书面作业练习。三、拓展创新
1、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始终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2、认识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总体风格,形式的不同区别及其特点。3、新技术、新材料和出现,推动了艺术的发展。4、观念的变革,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四、作品展示
采用优美的画面来解决本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直观的画面欣赏有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原型在不同的环境中摆放,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同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个性化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可考查当地资源,进行古今作品的欣赏对比研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熟悉掌握上节课运用的“欣赏评述”技能。
(进一步巩固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唯一的美感意识)对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中“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进行较深入的探讨知识储备:1、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人类的创造力2、现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