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
校内实训基地是进行实训教学、教研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是走产学结合道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障,是衡量中等职业院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为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保障教学部的实训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结合我教学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1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原则。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体现效益,集中有限资金,确保重点专业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努力打造一批能充分实现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的一流校内实训基地。
2物尽其用、资源共享原则。实训基地的设置,要符合专业建设要求,要按照专业门类进行优化配置、优化组合、盘活存量、共享共用。
3适用先进原则。新建实训基地或新增实训设备,要认真选型、正确把握适度超前界限,做到实用性与先进性相结合,防止脱离实际的超功能、超规格、超标准配置现象。既要有数量较多的常规设备,又要有一定数量的先进设备,尽可能与行业和技术发展水平保持同步或适度超前。实训设备采用仿真设备、仿真设备加实际设备、实际设备等方式。注意成组配套,尽快形成实训能力。
4实用开放原则。实训基地建设,应侧重工艺性、应用性、设计性、创新性和综合性,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完成大纲规定的实训任务基础上,应主动开展面向校内外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创建高技能、高新技术资格证书的指定培训点及考点,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二、实训基地规划和建设
f1实训基地的发展规划与建设,应按照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专业布局、功能定位,按照重点推进、长短结合的要求,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目标,制订远期和近期的建设规划,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综合平衡,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2实训基地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要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要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的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建设目标、阶段要求、建设预期成果、考核指标与体系,经费投入与使用、各实训室的具体任务、人员和设备配备、房屋场地、能源动力、辅助设施、环保要求及其他保障措施。
3新的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技术大类群分,针对岗位群设置,功能相近的实训基地要进行归类合并,每个实训基地要求能面向一个以上专业群开展教学、教研科研和服务社会。
要加强与社会和兄弟院校间的联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