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8山东青岛调研《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
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A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
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
解析《论语》记述的孔子的言论,其实是体现对鬼神敬而远之,先事人事,老子坚
持是无为而治,故A项正确;老子和孔子同处于春秋时期,处于相同的时代背景,故B项错
误;老子是无为而治,故C项错误;老子的天人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孔子推崇仁礼与君
权神授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河南中原名校考评战国时代的纵横家,鼓吹依靠合纵、连横的活动称霸,
或者建成“王业”。他们宣传:“外事,大可以王,小可以安。”纵横家提出以上主张的原
因是B
A.诸侯争霸力图实现全国统一
B.兼并战争发展的现实要求
C.政治改革运动引发战争不断
D.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
解析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是实现区域性或者全国性的霸主地位而非全国统一,
故A项错误;为适应战国时期诸侯间争霸战争的需要,这一时期的纵横家纷纷鼓吹“外事,
大可以王,小可以安”,故B项正确;引发战争不断的是各国间实力对比的消长以及诉求的
变化而非政治改革运动,故C项错误;“争霸形势出现势均力敌”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
断,故D项错误。
3.2019湖南永州一模孔子曾说:“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孟子也说: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董仲舒也认
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据此可知,三人都C
A.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
C.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D.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解析“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意思是:谁能够走出屋子而不经过房门
呢?为什么没有人走这条必经的仁义之路?材料中三人都强调仁义,认为应该遵循和信奉仁
义之道,故C项正确;材料中三人都强调仁义,与宗教信仰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
强调的是个人修养,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无法体现“治国之道”,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
1
f法体现“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