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最优流量分配系数的方法,则可将进水碳源最大程度用于反硝化,达到高效脱氮的目的;针对水力负荷突然加大的情况,为防止污泥被冲刷流失,可以加大末端进水。(2)进水碳氮比。进水碳氮比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CODTKN)是影响臭氧化废水处理工艺的脱氮率重要因素,其决定缺氧区的反硝化所需的电子供体数量,适宜的碳氮比可以提高系统的脱氮率,同时也对进水流量分配、缺氧段和臭氧段的容积比起决定作用。(3)溶解氧。由于臭氧化脱氮工艺的结构特点,缺氧和臭氧频繁交替,因此需要考虑污水由臭氧段进入缺氧段时溶解氧(DO)的携带问题。在满足硝化反应和有机物降解的情况下,应该最大程度降低曝气量以减少进入缺氧段的硝化液中DO携带量,为反硝化提供良好的缺氧环境,同时可以减少缺氧区内的可快速降解有机碳源被氧化消耗,达到碳源的高效利用。(4)缺氧段与臭氧段的容积比。臭氧化脱氮工艺中,各段臭氧区硝化反应的氨氮来源是本段缺氧区的进水,硝化液直接进入下一段缺氧区进行反硝化。因此,臭氧段的容积应该与本段的进水水量及进水的碳氮比相关,且各级缺氧区的反硝化能力应满足由上一级臭氧区产生的硝态氮负荷,才能保TN能最大程度被去除。3臭氧化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977年,Cooper等首先开展了臭氧化废水处理工艺的实验室研究。在1980年Miyaji等采用臭氧化工艺处理粪便废水,总氮去除率可达90。至1983年,世界上第一座采用臭氧化工艺的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臭氧化工艺相比传统废水处理工艺具有很多优点,但工艺要实现最佳控制及达到最优处理效果都比较复杂,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针对臭氧化脱氮工艺展开了广泛的研究。Zhu等人采用稳态的数学模型研究各段容积和进水流量分配系数对四段式分段臭氧化废水处理工艺出水TN的影响,试验期间TN的去除率可高达90以上,出水TN低于5mgL,且稳态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数据具有良好的相关性。Ta
g等根据缺氧池内BOD和硝态氮的量恰好完全反硝化的原则进行流量分配,通过物料守恒原理计算出臭氧化工艺相邻两段进水流量之间的关系及系统最大理论脱氮率的关系式,并由关系式发现,当系统分段数超过4段时,系统的脱氮效率提升不明显。Wa
g等人四段式臭氧化工艺针对实际生活污水展开中试研究,当污泥回流比为50,水力停留时间为9h,SRT为20d,进水采用等流量分配,系统对COD、NH4N、TN和TP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了895、978、73和75。Vaiopoulou,Ge,Pe
g等人采用臭氧化与UC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