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7年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三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贡献。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儒家孟子荀子思想观点①核心思想:“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②政治思想:主张为政以德①“仁政”②“民贵君轻”③性善说④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①天人关系:“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重要思想(唯物主义);②性恶论③礼法并施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②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①齐物②“逍遥”的人生态度③天与人“不相胜”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兼爱”“非攻”,崇尚节俭(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利益)
道家
老子庄子
法家墨家
韩非墨子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二)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2、新儒学的主张:①提出“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④“三纲五常”。3、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知道朱熹的理学及地位。。1、理学产生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3、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4、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A、“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1
fB、把握“理”就要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C、存天理、灭人欲。5、地位: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在元朝曾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结合他们的基本观点简要说明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1、李贽:思想主张有:①鞭挞程朱理学,否认孔孟学说的权威;②倡导个性自由发展和男女平等。③提出“万物皆生于两”。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①思想共同特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