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上说:是人的智力的高级游戏,是情感世界的回味、宣泄和体验;从舞蹈自身特征来看:需有极强的控制力,需有超常的“内模力”和感受力,需具有一定的情感逻辑或情感体验。舞蹈既是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人体美和艺术美的综合表现。
舞蹈基本功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身体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应各种高难舞蹈动作的需要,同时为扮演各种舞蹈角色做好准备,对演员、学生的体力的保持也有好处。但在训练初期是非常枯燥和单调的,除了站、立、行就是压腿、下腰……在这些枯燥和单调的训练中,往往还会碰到不大不小的挫折,比如下一字劈腿,有的学生腿没伸直或是位置不对,如果不加以正确地引导,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心理障碍。克服这些心理障碍的最佳良药就是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激发兴趣,如:和她们一起观看舞蹈艺术家杨丽萍表演的舞蹈《雀之灵》的录像,孩子们被《雀之灵》手臂的表现力所折服,被“闪、转、腾、移、跃”的技术技巧所震撼,于是,便会渴望通过外在的形体动作表现自己内心的情绪、情感。
三、乐舞合之,谓之中和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古人就把音乐、舞蹈、诗歌结合在一起,统称之为“乐”。有文章记载:“有乐而无舞,似聋者知音而不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而不能言”,古人形象地论述了舞蹈和音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1和着音乐的节拍
在舞蹈教学中,舞蹈离不开音乐,节奏感的训练也是舞蹈训练当中的一部分。它不是游离于人体之外的,也不是陪衬人体运动的手段,它应该是人内心节奏的外部表现。舞蹈是由音乐的节奏而煽动,它可以贯穿到整个舞蹈当中,也使舞蹈作品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我们在舞蹈课堂中所出现的动作合不上节奏的现象,有的是由于老师对学生培养的音乐节奏不足而出现的疏忽;有的也往往是学生对舞蹈技术的掌握不够熟练所致。无论是哪种情形,不尊重音乐节奏的规律,或为迁就学生而割破音乐的延续性,对舞蹈作品或是学生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在舞蹈教学中,通过舞蹈训练加强节奏感是非常必要的。
2身陷音乐的海洋
音乐的和声具有立体性和时间性的特点。在舞蹈作品中,动作的交织,舞台调度的交织成为塑造舞蹈形象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起到了烘托形象,补充形象,对比形象的作用。在部分舞蹈欣赏课程中,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和声的了解,大大有助于对所欣赏作品的内涵、创造思路的深刻理解。
3合二为一的境界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一些经典的芭蕾舞剧之所以会如此优美,就是因为音乐旋律的衬托。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