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试教育
摘要:中国教育从历史中走来,从私人讲学到建立书院再到创办学校,直到改革开放后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的内容和着力点都发生着变化。中国教育方式中出现的应试教育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有人说它的特征就是只培养分数,分数为上,不培养人,因此整个大方向是错误的。但是考试制度在历史的潮流中能被保留下来就必然有它的原因,而对应考试的应试教育虽是一种畸形教育但它之中也会有些可取之处,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全盘的否定、唾弃他,而是在了解了中国教育的发展以及发展背景,了解了中国教育精髓和缺漏之后,根据现状做出改良。
关键词:中国,应试教育,原因,考试,弊端,教育发展
一.什么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
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被动地学习,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它是求升学率,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
二.应试教育产生的原因“实然的教育”(也就是“应试教育”)。它与理论家研究与讨论的教育“应
然的教育”(也就是“素质教育”、“主体性教育”、“创新教育”等)是对应的一对概念范畴。二者间既有相互重叠、一致之处,也有相互冲突、彼此不同的地方。之所以作这种概念上的区分,是因为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中国的教育并没有沿着理论家所指引的“应然教育”的方向发展,而是义无反顾的按照大众观念中的教育一路高歌猛进。
中国地广人多,在教育的普及和人才的选拔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中国古代的教育虽注重人文的理性教育,培养求学者的品质修养和部分才能,但大多受教育者的理想出路仍是“学而优则仕”,放在今天也一样。那用什么去衡量一个求学者是否足够优秀呢?像考察孝廉或修养德行都过于主观,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判断标准和想法。所以在权衡之后,以考试的形式(主要考察知识的储备和应用)来选拔人才已经是相对公平和有效的了。
大多数人都会希望自己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起码要能够满足衣食住的基本需求,所以要让自己在求学阶段就成为一个足够优秀的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