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05年地质雷达技术及其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学术研讨会
地质雷达在汉宜高速公路路面检测中的应用
黄正发刘玉山杨银湖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摘要:对地质雷达技术在路面检测方面的原理进行了介绍,重点对野外数据采集时的天线选择、参数选择及室内数据处理、资料解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汉宜高速公路路面检测中,效果较好。关键词:关键词:地质雷达;路面检测;资料解释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P3191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黄正发1971,男,高级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地球物理系,在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及研究工作,现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院,攻读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博士学位Email:hzfhbcpdicomc

王云安
1工程概况
汉宜高速公路武汉~荆州段于1995年建成通车,属沪蓉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呈东西向横穿整个江汉平原1。由于该路段大部分通过软土地区,且运营时间长,通行车辆超载严重等原因,导致该路段路面出现了裂缝、断板、破损或唧泥等现象图1,如不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检测与维修保养,公路正常使用及行车安全将难以保障。笔者应用地质雷达技术对汉宜高速公路武汉~荆州段K82148~K122000路面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检测和研究。
a路面破损
b路面唧泥
图1路面病害现象
2地质雷达路面检测原理
地质雷达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的广谱1MHz1GHz电磁技术2。该技术利用一个天线发射高频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当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磁性质及空间形态而变化,因此,根据接收到电磁波的旅行时间、幅度与波形资料,可推断介质的性质及空间形态。检测和研究路段的路面结构型式如下:面层为厚25cm的水泥混凝土,上基层采用厚度20cm的水泥稳定石屑,下基层为20cm厚的水泥石灰稳定土如图2a。由于空气、面层、上基层、下基层的介电常数不同,电磁波在介质内部及不同介质界面上将会产生直达波、反射波及透射波图2b。其中,图中T1为电磁波在空气中的直达波,R1为面层与上基层界面之间的反射波,R2为面层的透射波在上基层与下基层界面上的反射波,R3为上基层的透射波在下基层与路基界面上的反射波。各个界面或缺陷位置的深度利用公式1即可求出,其中ν既可通过理论公式公式2及表1计算确定,亦可通过孔取芯标定来确定,t直接从雷达时间剖面上依据同相轴的连续性判读。
北京鑫衡运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