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5日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参考答案】B
【解题必备】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及原因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西周时期,土地被划分成“井”字形方块,耕地阡陌纵横,形同井字,称为井田。井田制的基本特点:①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②周王把土地层层分封给诸侯。③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①封建土地私有制。主要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地主经营,土地兼并是获得土地的主要方式;自耕农土地私有制下,土地由自耕农经营,规模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f②均田制。北魏到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数量,限制土地买卖。③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5)生产力的发展是古代中国土地演变的根本因素。
《南史王骞传》:王骞(王导之子)于大爱敬寺旁拥有王导所获的赐田80余顷,梁武帝想向王骞买来施舍该寺,王骞却说“此田不卖,若敕取,所不敢言”,梁武帝大怒,将该赐田“付市,评田价”,逼王骞还钱材料表明A.封建政府严禁土地卖给寺院B.封建土地私有权具有相对性C.佛教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潮D.土地商品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B.土地兼并这一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f1.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封建社会的土地买卖,材料强调了土地所有权属的认定是相对的,故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封建政府并不严禁土地卖给寺院,因为寺院也可以拥有很多土地,选项A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