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道德情感不深B.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意志力不够18.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候,其思维发展处于()A.二元论阶段B.多元论阶段C.相对论阶段D.约定论阶段19.在日常生活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试验法D.教育心理调查法20.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课后辅导D.练习
21.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B.“角”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得学习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22.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A.品德B.道德C.个性D.人格23.教师采用图片、幻灯、电视录像、模型等的直观教学形式属于()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
fD.操作直观24.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B.卡特尔C.荣格D.斯普兰格25.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形式是()A.比较B.抽象C.概括D.变式26.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27.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孟子》D.《苟子》28.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育目的D.教学工作29.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A.强烈B.较弱C.微弱D.中等3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宽大效应B.中心品质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31.在教育主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32.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心理现象是()A.感觉B.知觉C.观察D.表象33.头脑中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叫做()
fA.分析B.综合C.抽象D.概括34.“谈虎色变”与“望梅生津”都是()的表现形式。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系绕C.第二信号系统D.无法判定35.因材施教的实质在于()A.抓好尖子生B.使每个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C.抓好后进生D.既抓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