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三、噪声是生活中和工作中使人不舒适、厌烦以至难以忍受的声音,它通常是各种不同频率和不同强度的声音无规律的组合。生产环境中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又称工业噪声。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1)机械性噪声,是由机械的撞击、磨擦和转动而产生的,如织布机、球磨机、电锯、锻锤等产生的噪声;(2)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的,如鼓风机、汽笛、喷射器等产生的噪声。工业噪声又可分为连续噪声和间断噪声;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工业噪声由于发生源的性质、分布和数量及防护措施的有无和防护效果等因素的不同。因此,在各种作业环境中其强度和频谱特性有很大差异。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短。一般认为强度越大、频率越高、接触
f时间越长则危害越大。此外,危害程度与噪声的特性(稳态噪声或脉冲噪声)、接触的方式(连续或间断接触)和个体敏感性有关,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要大。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50dBA以上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特别是老年人和患病者对噪声更敏感;70dBA以上干扰交谈,妨碍听清信号,造成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意外事故;长期接触90dBA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耳聋,甚至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力下降,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了耳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诊断噪声性耳聋的主要依据为:(1)有确切的接触噪声职业中并排除了其他原因的耳聋病史;(2)听力检查,具有高频听力下降的特点;(3)除气导外,骨导也减退。噪声性耳聋根据听力下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有些作业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