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2012届高三历史高考热点深度解析
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切身利益。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不少省份在“十二五”期间纷纷放缓了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目标,同时不约而同地调高了城乡居民收入预期目标,这表明中国在保持发展的同时,着眼点将更多的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要把发展成果用在民生上来,要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这释放出的信号十分明显: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史实梳理】一、古代中国有关民生思想主张:1、春秋:孔子提出“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协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统治者应“为政以德”2、战国:①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主张施行仁政,“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和“尚贤”△秦朝、隋朝“暴政”而亡(重役、酷刑、苛税)3、唐朝:①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贞观之治【题例14】
1
f1、鸦片输入,带来严重的危害,林则徐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缉拿烟贩,收缴鸦片,1839年虎门销烟
2、
3、
4、无产阶级共产党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A、1931年土地革命B、19411942抗日根据地的“双减双交”C、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②新中国成立后1978年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A、19501952年土地改革(新解放区)B、19531956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195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危害D、1978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题例15】
2
f【题例16】
3
f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背景、内容、意义)2、罗斯福新政: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3、二战后,西欧国家实行社会改革,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促进经济迅速恢复、繁荣
【题例17】
民生问题的启示:
4
f①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与时代相适应;
任何政权只有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②发展民生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政府采取相关措施为基础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