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北大校园介绍
一、清朝:京师大学堂(1898-1912年)京师大学堂,最高学府“太学”的学统。
二、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时期:1912-1937年)辛亥革命后,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严复出任校长。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三、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1946年)1938年局势动荡,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三校迁址云南昆明,并定校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与杨振宁是联大毕业的。四、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北京大学(1946-1949年)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1949年至今)1952年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的法、文、理科院系均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土、建四系合并到清华大学,化工系合并到天津大学。北大从沙滩红楼迁校址于被中共解散的原燕京大学的校址,成为一所以文理基础教学和研究为主的大学。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五四大街29号(北大校园介绍)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后启动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在北大百年校庆典礼上的致辞宣布开拓985工程。燕园简史北大的校园又称燕园,建立在“九大园林”基础上:勺园历史上,这里曾是一片荒地,明代书法家米万钟在此修建了一处园林。取“海淀一勺”之意,所以被起名为勺园。畅春园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清代,康熙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蔚秀园其初为圆明园附园,称“含芳园”。咸丰八年(1858年)转赐醇亲王奕,御书“蔚秀园”。承泽园当年曾被誉为京西五大邸园之一。原来和镜春园同属春熙园,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乾隆年间,被赐予驾前宠臣和为园,成为淑春园的一部分。镜春园未名湖畔,曾是春熙园的一部分,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嘉庆七年春熙园的东部改为镜春园,被赐予了庄静公主。朗润园原名“春和园”,曾是圆明园的附属园之一,赐给奕欣始称朗润园。载涛对保护园中文物做出了巨大贡献。淑春园曾是圆明园的附属园之一。等到乾隆皇帝将其赏赐给和后,经过和的大肆修整和营建,淑春园的面貌才发生了大的改观。和得到淑春园以后,为了应付皇帝的随时召见,就经常居住在淑春园内,并把淑春园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