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变成形象的图画。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明显要比纯文本文字的学习要好得多。课堂上同学们都发出了“哇”的感叹。看来这一课的教学我做对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祖国的地大物博,风景旖旎。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深刻含义。
二、陶行知先生曾说:“学生不应该只读书,而是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人,首先要学会学习。在新课标的学段目标(56年级)中有一条指出: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这也就是要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途径。学会学习,就是要老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这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而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缺乏活力。教出来的学生就好比碗里的鱼头,拨一拨,动一动,原本聪明机灵的个性被扼杀了。这样的学生怎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怎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创新教学的尝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教学中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我们可以使
第2页共4页
f学生接收到更多外界的信息。这样,就使得语文知识从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拓展和延伸,使学生的视野得到了开阔,课外知识也丰富了,而且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去搜集资料,培养独立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青山不老》这片课文时,同学们对土地沙化的现象不理解,于是,我在网络上下载有关沙漠的以及晋西北风沙给居民带来影响的视屏,但我知道,这是远远不够的,与其告诉他们怎么使用还不如看一些实际性的东西。恰巧网上有近几年来国家退耕还林的绩效新闻,我把它放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课文前先展示有关资料,增强了环保的意识,深化了老人植树造林的意义。升华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比懂的地方先在小组内商量,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而且积累了一点社会经验,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习稿)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