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个人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感性、理性和悟性
姓
名:
X
XX
身份证号:XXXXXXXXXXXX
所在省市:安徽省合肥市
所在单位:XXXXXXXXXXXX
f感性、理性和悟性
安徽省合肥市XXX摘要:我一直认为,一个心理咨询师应该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人,探索世界的兴趣无限,适应环境的潜力无限。同时在在协助来访者面对现实时,能有机调配感性、理性和悟性在自身态度中的比例。我在自己身上努力发掘、种植这些属于一个优秀咨询师的种子,然后,浇水施肥,盼望它茁壮成长。一、自我成长分析:出生于1968年9月,父亲从事科研工作,母亲是一名会计。幼年时因父母两地,工作忙,跟外婆生活在淮北农村。到入学年龄回到父母身边,有过一段印象深刻的困难适应。求学经历比较顺利平淡,小学、中学成绩一直居中上等水平。个性偏内向,与人不熟悉的情况下话少。大学阶段的发展对我影响甚大,交往、求学的正面经验使我增加了自信,开阔了眼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探索。在熟悉的朋友圈中,我比较容易得到信任甚至依赖。在他们眼中,我有真诚、细腻、情感丰富但遇事又比较冷静等优点。但也有些时候,他们会批评我热情不足,内心生活过多因而行动力不够,比较自我。我个人对自己的理解是在人与事上都比较关注细节,视野不够开阔,被动。当然,我在心里是可以接受自己,欣赏自己的,我觉得自己一直有弹性,可变通,不僵化,有比较稳定的信念,善于调节。这和我所认为的成熟标准是密切相关的,我认为一个成熟的人探索世界的兴趣无限,适应环境的潜力无限。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伙伴不仅仅是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还有那些从未见面却可以神交的历史人物,公众人物。苏轼是其中之一。以前对他的敬佩只限于文字,因为我们很早都知道他的“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中学课本上还选过他的《石钟山记》。前些年看《浪迹东坡路》,林雨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开始欣赏苏轼作为一个人,一个磨难不断却也情趣不断的人的魅力。他的一生得意过也失意过,得意时
f居庙堂之高,被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求计问策,失意时贬到蛮荒之地,瘴疠横生,衣食不周,可爱的是苏轼“一肚皮的不合适宜”一点也不妨碍他与时俱进,落地生根。身居高官他自然希望有政治上的建树,贬为百姓时也没有过多的怨天尤人,更没有咬牙切齿,苦大仇深地仅仅“活着”,他依然写诗,喝酒,交朋友,开荒,种菜,编菜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