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示范区域。在“十二五”期间,将在太阳能、风能占优势的地区建设微电网示范区,同时还将推动建设100座新能源示范城市。储能系统作为微网必要的能量缓冲环节,增大了系统的惯性,可以提高系统的电能质量,使整个微网系统稳定运行。它不仅避免了为满足负荷高峰期而额外安装的发电机组,同时充分利用了负荷低谷期系统的剩余发电量,避免了能量浪费。同时,储能系统还可以作为备用电源使用,提高了微网的供电可靠性。(四)电动汽车与储能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汽车生产与电力系统结合了起来,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源在实现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作用之外,还能将其变成一种可能的备用电源,通过动力电池的梯次使用和电动汽车的V2G模式,汽车的动力电池作为储能产品可以成为帮助电网进行调峰、调频等应用的备用电源。电池的梯次利用是指电动汽车电池使用周期结束后根据其性能进行不同梯次利用。当电池只能充满原有电容量80的时候,就不再适合继续在电动汽车上使用。通过梯次利用,二次的动力电池可以有其他用途,如:安装在建筑使用的太阳能光伏储能系统中,辅助可再生能源的稳定输出、利用充放功能进行调峰、可以用作备用电源及不间断电源(UPS)。
5
fV2G(Vehicletogrid的简称)技术是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主要是指电动汽车与电网的能量管理系统通信,并受其控制,实现电动汽车与电网间的能量转换(充、放电)。V2G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用户的电费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削峰填谷以及稳定可再生能源发电接入等用途。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储能设备,具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电动汽车在使用中有90的时间处于停泊状态,车载电池可以被看作一个储能单元。其次,电动汽车淘汰下来的二次电池也可以作为储能设备提供几小时稳定电量。因此,电动汽车产业与储能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将促进储能产业的发展。三、储能在电力系统的各类应用及示范项目储能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分类及示范项目见下表。表1:储能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分类及示范项目
6
f7
f第二章储能技术及产业链分析在2011版白皮书里,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了12种储能技术,这些技术分别归属于物理储能、化学储能以及其他储能三大类,这十二种技术各有特点(技术详细内容见2011版白皮书),分别为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熔融盐电池、镍氢电池、电化学电容器、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