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一、内容标准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史实。二、教材分析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本课讲述的是“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春秋五霸”讲述了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使自己成为春秋是第一位霸主。“战国七雄”讲述了“合纵”“连横”的斗争策略,各国之间时而合众,时而连横,几经反复,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难点:时间跨度长,国名多,人物多,学生不易掌握。理解春秋战国各自战争的特点及趋势。
四、教学过程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是谁在哪一年建立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屏幕展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由此导入新课。(新课学习)首先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名字的由来。1、首先提问:春秋五霸是哪五个?(二说)他们为什么会争霸?(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然后让学生根据春秋形势图,掌握具体的地理方位。可以结合今天的地名,如可提问当时我们的家乡所在地处于哪一个诸侯国?由五霸导入第一位霸主,提问“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教师稍做整理2管仲改革,国富兵强;1东方大国,盛产鱼盐;3“尊王攘夷”,策略正确。
讲到第2点时可提问“管仲为齐国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你知道哪些有关管仲的故事?”(一箭之仇,管鲍之交)讲到第3点时要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尊王攘夷”,为什么要“尊王攘夷”,得出结论是成功的外交政策,是齐桓公争霸的有利条件。接着提问齐桓公称霸的标志是什么?(葵丘之盟)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
f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晋文公称霸用看图说史的形式,让学生讲述这一段历史,“退避三舍”诚信,实现承诺;避敌锋芒,诱敌深入。楚庄王主要通过成语故事“一鸣惊人”和“问鼎中原”来讲述。在七国之间,秦国实力逐步增强。出示一段材料,思考:如果你是当时某一国的谋士,你会为自己的国家献出什么策略?由此引出合纵和连横。用图演示,讲述合众时可提问为什么六国合纵抗秦不能成功?学生可以参考课文内容及材料阅读的内容。提问“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战争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出现了什么趋势”(从春秋争霸到战国兼并,说明出现了从分裂到统一的趋势)(附导学案)第7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