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只有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一致,才是真正的爱国者。(2分)(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1分)结合个人实际展开论述(1分)(2)促进民族团结。(1分)结合个人实际展开论述(1分)(3)维护祖国统一。(1分)结合个人实际展开论述(1分)(4)增强国防观念。(1分)结合个人实际展开论述(1分)(5)以振兴中华为己任。(1分)结合个人实际展开论述(1分)
2、有人主张“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如何认识这种观念,请阐释。答案要点:(1)“主观为自己”承认个人利益、个体欲望、个体权利等。(3分)(2)“客观为别人”表示个体利益的满足客观上促进了他人与社会利益的满足。(3分)3“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表明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3分)4不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3分)如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展开论述,可酌情给分。
3、运用你观察到的真实生活情境,论述法律与人情的关系。该题由学生自由发挥,不设参考答案,由阅卷教师酌情给分。共12分
四、材料题(1题,共15分)
1、为什么说文明出行“既是道德呼唤也是法律要求”?答案要点:1交通秩序是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序的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发挥关键作用。一般来说,维护社会秩序的的两种基本手段是:道德和法律。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中的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虽然道德和法律发挥作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两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因此,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要靠道德,也要靠法律。(5分)2结合材料可以看出,有许多人的交通法制观念、文明礼让意识与现代文明城
第5页共6页
f市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尤其是酒后开车和醉酒后开车等的不文明行为,极易导致交通秩序混乱,并随时可能引发交通事故,轻者对个人带来伤痛,重者对我们的家庭和社会造成灾难。因此人们将其作为反感的第一对象,不仅需要道德调整,特别律的调节。从今年五一开始,国家颁布实施了醉驾入刑的法律,加大了对违规者的处罚。这是维护好交通秩序是实现公共生活稳定的重要举措,也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保障。(5分)2、大学生应当怎样从自身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