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的深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一条水渠800米,已经修了200米,______?”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①已经修了百分之几?②还剩百分之几?③已修的是剩下的百分之几?④剩下的相当于已修的百分之几?⑤剩下的比已修的多百分之几?⑥已修的比剩下的少百分之几?……通过比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细心的习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如一年级上册在教学完“比多少的数学问题”后,习题中穿插一两道加法数学问题,如果学生不够细心或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话,就会惯性思维,错误的用减法解决问题。三、增添“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
f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开放性的练习其实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问题而言的。它的特点是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学生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学生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因其特点,开放性练习情节更富有挑战意味,令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例如教学完一年级下册“元、角、分”的新授后,我设计了这样一次开放性活动练习:让学生在指定位置摆出自己准备的各种物品并标出价钱,提供给学生进行购物活动的商店场景。假设每位学生准备6元钱,4个学生为一组,每组要商量如何买才比较合理而且又能称心如意。这一过程中,一要算好总价,二要注意数量,三要注意品种,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但由于学生是在模拟商店这样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学生心情激动,思维活跃,又有群体合作,创新的火花自然激发,最后每一小组完成的都很出色。
这样的教学活动告诉了老师们,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新潜能得到更大限度的开发。
四、增添“实践性”练习,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智能,并进一步发展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