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的来源;(3)通过这种营养联系,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才能形成一个自然系统。在这个自然系统中,物质不断地循环,能量不断地流动。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论述陆地生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并举例。
陆地生物群落地带性分布规律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又包括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
(1)纬度地带性是由于热量带沿纬度变化而变化,导致群落类型也随纬度
f变化依次更替,如亚洲大陆东岸从赤道向北极依次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北方针叶林-苔原。
(2)经度地带性是由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依次减少导致群落类型沿经度方向依次更替,如亚洲温带大陆东岸,由沿海向内陆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
(3)垂直地带性是由于山地随海拔升高,温度和降水依次变化从而导致群落类型自下而上依次更替,如马来西亚的基那巴卢山,从下向上依次是山地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高山灌丛。9运用辩证学观点论述群落的连续性和相对独立性1自然群落的边界在多数情形下是不清晰的,难以绝然分开。虽然在池边、
海岸等地有比较明显的边界,在此植被是间断的,但多数情形下群落边界是彼此交错、
逐渐过渡2通常每一物种都有其他物种相伴出现,彼此间分布重叠。3一些物种只在某一特定环境中繁荣,另一些种适应性和分布很广。随海拔湿度等不同。4某一物种在某一特定群落中占优势,而另一种在别的群落中占优势。所有这些复杂的变化,使群落表现为逐渐改变的连续带。但事物还有另一方面。1每一群落或其样地与邻近的很相似,只有不大的区别,但随着距离的加大,其区别也就变得更大。有时,上层优势植物已变为另一种,但其林冠下的植物仍是有机结合的群落。2群落连续体也必需有端,一端的物种组合与另一端必然有显明区别。因此,在这种连续带上的群落,是可以被描述为许多独立的区,并可以一定的
f特征进行分类。由此可见:1群落的连续性并不一定要排斥不连续性或间断性。2群落组成随环境梯度的逐渐变化并不一定要排斥各种群落的相对独立性。3邻近群落的相似性也不一定要排斥相隔远的群落间明显的不相似性。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及其相互转化,渐变的积累可以形成突变,这是对立统一的体现。从这种哲学观点出发,个体论与机体论的对立,也不一定要互相排斥,不可两立。10干扰对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