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中飞行,当有雷达波碰到机身时,大量的离子会使反射雷达波无法集中发射,继而使得雷达波的回收装置无法通过反射雷达波侧的飞行目标的方位,也就无法发现目标,保证了飞机的安全性。在真正的使用过程中,往往是以上两种方式结合使用,以增强飞机的隐身能力。本文主要就通过改变飞机的外形和结构加强飞机的隐身性能。(1)合理将机身下部即与雷达波反射面外形波化,缩小反射。可采用如图图示锯齿结构。(2)仿国际先进隐身机外形并将其合理改进。
图2这里采用了仿F117A的飞机实际尺寸模型。它是从几何外形和采用合适的吸波材料两方面考虑,大大降低了飞机的雷达散射截面的一种军用隐身战斗机。它的外形几何结构与常见飞机的外形结构有很大差别,除机翼尾翼外,均为非流线性结构,由很多个不规则形平面体拼接在一起,外观形似一蝙蝠。(3)我们还可以在机身下部装配先进电子装置,比如,可以添加干扰雷达波的装置,并通过合理的布局,达到完美的隐身效果。如:图中圆代表电子干扰装置,通过合理布局这些装置,可以求解到最优状态下的布局方式,如果将此方法与法一结合使用,将达到无以伦比的完美效果。结论虽然飞机的隐身使飞机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但是也像一把双刃剑,有利必有弊。由于改变了飞机结构,使得飞机的机动性有了很大幅度的降低,这对于飞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另外,飞机表面所涂抹的材料需要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固化,环境条件要求较高,以B2飞机为例,据统计,平均每飞行1小时后维护工时要120小时左右。这就是进行完8小时长途飞行返回机场,20名维护人员要干48小时的维修工作。而在这些工作任务中,修补吸波材料占39%,由此可见维修工作量之大。如果遇到阴雨天气,因为涂料易脱离,所以飞机的隐身性能将大大下降。隐身飞机的另一缺陷在于隐身时间的破绽,例如在科索沃的空袭战中,隐形飞机在投弹时必须打开弹舱门,才能把炸弹投向目标,而恰在此时,暴露了舱内非隐形部分,大大增强了飞机对雷达波的反射量,使飞机的位置暴露无遗。南联盟防空军就是及时抓住了这一稍纵即逝的战机,击落了美军F11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