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孙曼之(下)
我绝不收中医人的学费。中医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我们都应该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诊的地方孙曼之先生平日看
趁着孙老师喝水的空挡,我赶紧把他的诊所转
了一圈。他的诊所和家在一起,相当简陋。除了多了一幅中国地图,这里看起来和大部分乡村诊所没有区别。孙曼之先生对药材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在诊所的墙边的小桌上,堆着厚厚好几沓医案纪录本。顺手翻开,我拍了一张照片。我是中医外行,看不出药方开得怎样,但是孙曼之先生给病人的药价标注的很明白:一付是46元,一付76元。继续聊孙老师当年学医的故事。当年爱上中医的孙
曼之病人虽然多,可是细心的他慢慢通过病人的反馈发现,自己真正治疗有效的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再转身看身边的老中医们,数据同样让人失望。原来求诊的病人多,并不是自己医术高啊?年轻的孙曼之感觉挨了一棍子,沮丧之极。“中医的疗效要提高是很难很难,这是个老实话。我为提高疗效奋斗到现在,始终把这个放在第一位。”于是孙曼之毅然而然地离开了原本用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医院,回到家中,闭门苦读。“我用了三年时间解读经典文献,后来还写了一篇
f《〈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研究》。这篇文章是分为历史、训诂、音训、文字和医史,和中医史,把《黄帝内经》按照这几个大部分,进行了一个探讨。那时我觉得医史都搞不清研究脉学会有问题。”纸上谈兵终觉浅,很快孙曼之又发现:
中医教育的失败在于没有医案课。“古人的医案越学习我越惭愧。看了那么多年病疗效还不高,这在中医圈子不奇怪,很多所谓的中医名家,著作等身而不会看病。”于是孙曼之开始大量收集医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渭南小城收集医疗资料并不容易,孙曼之把叶天士的书能买到的都买到了。“《医术大全》出版以后,我赶紧就买了一本,叶天士的全部医案一共有五千五百个,我看了四遍,做了详细的笔记大量的卡片,这样说你就知道这中间的辛苦了。看一遍还不难,更难的是找到他治病的思路”已经六十六岁的孙曼之先
生说起话来中气很足,条理清晰。在他的话语里我没有感到一丝对生活的不满和怨恨,他笑起来是那么纯粹,不笑时又显得那么专注。望着连沙发对他都显得高大的孙曼之先生的时候,我时常走神,我不自觉地反观起自己,在这个强大的精神巨人之前,忍不住会感叹自己多么渺小。经过五年
在家的苦读之后,孙曼之决定再次出山。当时政策开放了,他在渭南街道找一个房,继续行医。像武侠小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