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我国城市物流园区发展模式分析
物流园区是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在已经制定物流发展规划(或纲要)的省区市和经济中心城市都提出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问题。据粗略估算,列入各地规划的园区(或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已超过200个,有的已经开工建设,有的陆续投入运营,还有的仍然停留在“纸面”上。有的物流园区虽然建起来了,但却出现园区无人入驻的现象,据调查我国目前物流园区的空置率高达60,面对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物流园区建设,我们应冷静思考,对于具体城市物流园区应如何建设?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对我国城市物流园区模式进行分析,或许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一、我国城市物流园区的空间布局模式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和便于与消费地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我国既有物流园区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依托运输组织枢纽进行布局。即物流园区往往伴随着枢纽港口、机场、铁路货站(场)、公路运输主枢纽进行布局,或直接与运输枢纽合而为一,最大限度地利用运输组织枢纽在货源集中和运输便利上的优势,以便减少装卸和搬运作业环节和降低相关关节的费用,提高物流作业效率。以交通运输方式直接冠名的物流园区均属于此种布局。二是依托交通枢纽进行布局。此类物流园区在空间布局上的突出特点是位于两种运输方式的线路交叉点,或不同方向的同一种运输方式的干线网络节点上,目的是在物流组织时具有各个方向上的干线大运量、快捷运输组织条件,也便于降低运输成本和减少迂回运输。区域型的物流园区和商贸流通型物流园区多采用此种空间布局方式。三是依托制造业基地进行布局。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相当数量的经济开发区、工业开发区、产业园区、保税区等形成了规模,逐步成为自身具有配套生产能力,或者成为进出口加工工业的制造中心,对规模化的物流服务与组织需求较大。因此,许多物流园区依托这些产业集中地进行布局,以便为制造业的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成品销售等的物流组织与管理提供便捷的服务。如苏州现代综合物流园区、顺德保税物流基地、南昌进出口物流园区、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等。二、我国物流园区开发模式各国物流园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和物流企业这两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