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东、中线工程对长江口的综合影响东线、中线的总调水规模为260320亿立方米,占长江口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3%左右,对长江口枯水期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小。通过适当的避让和调度措施,如东线工程在枯水期利用调蓄工程向北送水,暂仃抽取江水,加上三峡工程建成后的巨大调蓄作用,可保证长江口枯水期流量不小于现状。东线应急(第一期)和中线第一期工程的总调水量为120亿立方米左右,仅占长江口多年平均入海水量的125%,对生态环境基本无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存在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影响是主要的。对受水区的生态环境有显著改善,对调水区的生态环境虽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妥善加以解决。(五)南水北调的生态环境影响
对汉江中下游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影响逐年加剧,最突出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3次严重水华现象上。经研究发现,导致水华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汉江中下游进入城区的排污量日趋严重,藻类生长所需的氧、氮等营养化物质严重过量;春季温度偏高,阳光充足;水流情势变化,汉江水枯同时长江水位增高使汉江流速变缓,这是南水北调对汉江中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汉江中下游水生生物与鱼类资源的影响。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调水后,水库下泄水量减少,使河道水位下降,流速减缓,部分河道变窄,水生生物栖息空间相应缩减,部分生物如绿藻、硅藻,其生物量将大大提高,而生物多样性下降,下泄低温水对汉江中下游四大家鱼产卵带来不利影响。
对汉江中下游航道及灌溉的影响。现状条件下,汉江中下游碍航浅滩,枯水通长达不到设计水深,调水后,苦水季节加长,中水流量减少,同航保证率降低,同时,流量变化过快,落水冲刷期缩短,碍航程度增加,对灌溉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同流量下的保证率降低,同时水位下降,引水条件恶化,引水条件减少。
对长江河口咸水入侵的影响。长江河口咸水入侵在南水北调三线工程全部实施后,家具
f长江口南至下端的咸水入侵,对崇明岛水资源利用将有一定影响,特别是今后随着沪崇苏大交通的建设,海岛片的蓄水量可能将大幅度增加。
对长江河口泥沙淤积的影响。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河流来沙中的悬移泥质沙大幅度减少,导致河床不稳定,槽、滩之间的泥沙交换更见频繁。调水对长江口水沙过程的影响将导致拦门沙滩顶位置内移,可能是河口三角洲的淤涨速度减缓,甚至转为侵蚀。
参考文献1刘昌明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海河水利2002(01)2淮河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