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上讲,近五成473的信用卡用户每周至少使用1次信用卡,更有超过一成的高收入人群126几乎每天都用信用卡。上述两种变革体现了一种共同的趋势,即人们越来越看重消费的方便性和快捷性。在此背景下,一种全新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正在酝酿形成。从本质上说,移动支付是信用卡的电子版,通过将信用卡的账户信息存储到手机里,在实际支付时,以“刷手机”的形式完成交易结算的支付方式。事实上,移动支付自推出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2012年夏季达沃斯的“未来金融”分论坛上,海内外银行高管和专家阐述了未来银行的三大趋势,其中之一便是移动支付化,即传统业务受到移动支付等业务的替代。另外两大趋势分别为网络化和全能一体化,即实体网点受到网上银行的替代以及银行业务与非银行业务交叉,银行呈现出综合发展的态势。渣打集团曾作出预测,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客户将达到10亿人,移动支付金额将达到1万亿美元,亚洲69的客户愿意使用电子交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中国的移动支付产业更是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根据人民银行的相关数据,截至2011年底,
f我国移动支付客户数达到145亿户,与2010年09亿户相比,增加了055亿户,增幅达到了6111;移动支付客户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业务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2011年全年发生业务247亿笔,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09。德勤在《移动支付产业趋势与展望》中更是做出预测,认为2015年,移动支付将会成为中国主流的支付方式。
二、移动支付的内涵和外延
关于移动支付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对于移动支付概念的分歧主要在其范围的大小上。目前,主流的观点认为:广义的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接入通信网络或使用近距离通信技术完成信
f息交互,实现资金从支付方向受付方转移的一种支付方式。这是一种很广泛的概括,涵盖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移动支付手段。狭义的移动支付是指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移动电话终端实现的非语音方式的货币资金的转账及支付。由此可见,狭义的移动支付仅仅局限于以手机为渠道的一类支付活动,不包括网上银行,自助还款机,pose机等。按照完成支付所依托的技术条件,狭义的移动支付可以进一步分为远程支付和近端支付。远程支付指通过移动网络,利用短信、GPRS等空中接口,和后台支付系统建立连接,实现各种转账、消费等支付功能。包括通过移动终端发送SMS短信的方式实现的支付行为和通过移动终端登陆移动互联网完成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