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乡村韵味
作者:黄辉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6年第10期
“自昔厌喧嚣,执志好栖息。啸歌弃城市,归来事织。”(《始居山营室诗》刘峻)。想必魏晋南北朝时的城市喧嚣也不过是车马叫卖之声,尽管如此那时的诗人们还是不愿意在城里待着,向往“香风鸣紫莺,高梧巢绿翼。”(《始居山营室诗》刘峻)。人类文明从原野中走来,基因里带着乡土。一百多年后,诗人孟浩然把那份乡韵写得至今让人回味:“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孟浩然)然而,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当雾霾成了热词,那些曾纠结钢筋水泥的丛林和拥堵的交通的心中又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可吸入颗粒物。”因此这个“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城市,成了人们心中的结。当膨胀的经济欲望和躁动的社会心态警醒了人们的理智,那份乡愁涌上心头,人们也就更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陶渊明)了。乡村韵味是人文风尚和民俗风情之韵一个扎着篱笆的农家小院,秋日的夕阳斜射在一簇簇菊花上,白色的菊花泛着红晕,黄色的菊花变成橙色,抬眼望见黛青色的山峦环绕,层层叠叠。除了微风吹拂,山乡一片寂静,此时无论多么踌躇的人,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贲》。人文,是一个文化范畴,核心要素是“人”,是人的意志,人的品行、人的修养,是朴实醇厚的家风所培养的知书达理,谦逊厚道;风尚则是风气和习惯,是待人接物,是通情达理,是带给人们一种愉悦的心情和纯粹与不凡的感受,赋予人们不同的气质和品位。很多传统村落或在村口或在村中,都有一颗老树,或松柏或榆槐,它似乎是一个村庄的标志,它的根脉牵挂着全村的人,当年生产队分配下地干活,都听那棵老树上挂着的钟声,当然,还有日本鬼子进村,《地道战》里,老钟叔敲的也是那口钟。而那棵树下,基本上就是一个村子的会议中心,是信息集散地,也是村民议事厅。每天早晨,或者傍晚大家都会自觉地聚在大树下,村里的大事小情,婆媳妯娌的那些纠缠不清的事,在这棵大树底下基本上都能解决。因为这里有长辈的威严和晚辈的尊重,有叔叔、大爷、婶子、大妈的亲戚关系,碍于情,归于礼,协调了邻里纠纷,化解了村民矛盾。这就是乡情。走在安徽的古村落里几乎见不到庙宇,但都有宗祠,似乎徽州人更崇拜祖宗。祠堂上摆着世代先人的牌位,两侧是祖训家规,每逢节庆,后人都会自觉来磕头敬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