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选用豌豆,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相对性状明显作为实验材料。②先用一对相对性状,再对多对相对性状在一起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③用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④孟德尔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杂交自交测交)
(实验假设验证结论)3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相同性状的亲代相交后,子代出现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性状,如:Dd×Dd,子代出了D__及dd的两种性状。红花相交后代有红花和白花两种性状。)
显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隐藏起来)。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能稳定遗传(能做
f种子)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
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Dd×
ddDD×Dd)。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Dd
×Dd)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4)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的位置,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
和d)
非等位基因:染色体上不同位置控制没性状的基因。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