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利用“生物循环示意图”、“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并能阐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简要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通过阅读“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资料,能够举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通过分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大气、水文、生物、植被、土壤各要素发展演化与干旱的环境相统一协调通过“热带雨林的破坏“带来的影响,说明”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分析“东北森林的变化“,学生能够说明森林的变化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怀。
【教学重点】
1.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其表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难点】
地理要素间物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平衡功能;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案例教学、启发示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展示:西双版纳自然风光视频,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情“,说明地理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土壤、岩石、生物。引入新课活动读52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思考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生物、土壤、大气、水、岩石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①大气降水使土壤、水圈和生物不断获得水分的补给。②水面的蒸发、土壤表面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水又以水汽的形式再进入大气。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动植物死亡后,遗体
f被微生物分解,能量又被最终环境中去。4、该例子说明了什么?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相互渗透和相互相互作用的整体。小结:整体性的含义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过渡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产生新的功能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