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花草树木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当庄严的国歌又一次在校园久久回荡,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周。今天是2016年12月12日,第十六周星期一。今天我想和大家谈的话题是:爱护花草树木。同学们,我们知道,树木花草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制造新鲜氧气,是“新鲜空气的加工厂”、“大自然天然的绿色氧吧”。它们还能够吸收工业化生产排放的有毒气体、滞留污染大气的烟尘粉尘和消除对人类有害的噪声污染等,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能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它们还像一台巨大的空调,为我们调节温度和湿度,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洁净舒适。有了树木花草的保护,才有了我们所向往的山清水秀、碧草如茵、鸟语花香的生活环境。科学研究表明,当国家森林覆盖率占全国总面积的30%以上,而且分布均匀时,国家就不会发生较大地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同学们,我国是一个绿化面积很低的国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有165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感焦虑!不仅如此,我国的木材的砍伐量却是世界第一,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因此植树种草,增加绿色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生态观的环保者孔子终生倡仁,爱人爱物,泽及草木,其中有关树的一些论述和轶事,尤为深刻隽永,耐人寻味。他认为随意破坏树木,是不仁不孝。针对滥伐滥猎、肆意破坏生态的行为,孔子厉声断喝:
f“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言之凿凿。其并不反对适时、适度的利用动植物,他是要把这种利用约束在合其情、顺其理的范围内。违情违理,肆意而行,全然不管不顾树木鸟兽鱼虫的生存权利和生长规律,就如对祖先肆行忤逆一样,乃不孝子孙也。对自然不尊不重、撒泼放肆,岂不是“不孝”又是什么?2500年前的孔老夫子,其维护生态伦理观,在今天看来,竟是这般时尚和前卫。作为地球的一分子,我们每位同学也有责任、有义务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的生态环境出一份力。而对于我们在校学生来说,最实际的做法就是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我们校园的一草一木。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同学都有很深的体会:9月份我们来到这个校园时到处可见裸露的黄土,但现在虽然已经进入冬季,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却依然绿意盎然。校道两旁的大树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在仁爱楼前的花圃里早早开满了鲜花,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令人心旷神怡的美丽。我们爬上后山,向下俯瞰,校园里的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