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小学语文命题原则
当前,各地学校对“考试评价”的思考多限于评价方式,对“考试命题”的研究极少,导致评价与教学的脱节,使评价发挥不了应有的导向、检测、激励、改进等作用。基层教研员虽然自身对考试命题有所思考和探索,但所起的作用往往只是提供一份期末终结性评价的试卷,没能对教师进行考试命题的培训与指导。笔者对考试命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希望对广大语文教师有所启发。
一、考试命题的方向
基础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这样的地位,决定着小学语文考试的命题应力求体现基础性,即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基本过程方法、基本态度情感等。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设”部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并把评价的内容具体化为五个方面(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很多时候难以也没有必要通过书面考查来反映,书面考试考查的主要是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对这三块内容的命题要努力体现综合性的特点,在有限的试题中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性。命题应力求有创意,摒弃过去那种机械、专制、沉闷的内容,体现语文学习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展示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生活性。要求考试内容的设计具有真实性、情景性,以便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表达能力,努力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趣味性。形式的趣味性主要包括卷面活泼,命题语言轻松,富有亲和力、鼓励性等;内容的趣味性,一方面是指题型丰富,以不断刺激学生的大脑,提高学生答题的兴趣,启迪心智,另一方面是指内容开放,让考试的过程也成为学习的过程。
二、试题内容编制思路
(一)知识与能力融合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掌握语文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语文能力。因此,命题时要避免把知识点的考查细碎化、机械化,尽可能使所出题目与对能力的考查相融合,使学生摆脱“做死题、死做题”的窘状。比如对“修辞手法”这一知识点的考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力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题例:读下面这段话,选填合适的比喻成分,并按提示写比喻句。
进入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