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形雨。【答案】5.B6.C7~8.【解析】第7题,西北内陆地区,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性因素,有水源的地方,就有利于农业发展,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有充足的水源。第8题,①处降水量达到400mm,属于半湿润地区,仅考虑降水量,治理此处的荒漠化可以考虑种树,②③处降水量介于200mm到400mm之间,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种草,④处降水量小于200mm,属于干旱地区,水源缺乏,不适宜种草。【答案】7.B8.C9~10.【解析】第9题,从图中信息可知,西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受西南季风活动和地势影响,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东南部为大江大河源头,西北部多冰川湖泊。第10题,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热量条件差,因此农业生产受到制约,多数农作物种植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答案】9.C10.A11~12.【解析】第11题,墨脱位于西藏东南部,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该区域地壳活跃,地质结构复杂,成为交通线路建设的最大自然障碍。第12题,墨脱公路的建设能改善交通条件,加强与外界联系,促进经济发展。【答案】11.B12.C13.【解析】第1题,分析自然地理特征可从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湖泊等方面分析。第2题,民勤地区在农业土地开发利用中对土地产生的不良影响可从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方面回答,其采取的措施可从水资源的开源与节流以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回答。第3题,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可从光照、热量、土壤、水源等方面回答。【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年温差、日温差大;河流稀少,径流量小;植被稀少,荒漠为主;沙漠广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土壤贫瘠。2不良影响:过度灌溉、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
措施: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流域水资源的协调管理;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3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葡萄糖分积累;气候干燥可抑制病虫害发生;土壤肥沃土质优良;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藏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其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等相关内容。密切联系我国青藏高寒区的实际,准确进行综合分析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西藏是我国的边疆省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气候以高原气候为主,昼夜温差大,垂
f直分异显著,都对人口、城市及其经济发展影响明显,分析时应抓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