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张力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思考
论文摘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也是一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品教材.然而.其对于理论与政策关系的把握有待改进。从课程的主题、任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来看,《概论》应当突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灌输”.政策层面内容的宣传是绝对必要的.但如果没有度的把握则有可能淡化理论教育的宗旨。论文关键词:《概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作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之一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电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凸显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因而具有权威性、创新性,确实是一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品教材。当前.对《概论》的使用才刚刚开始,编写者、使用者关于教材的解读.大都作了肯定性评价.而对其改进和完善的研究并不多见。其实.从该门课程的主题、任务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来看.《概论》也存在不足的方面.突出的问题是对理论和政策二者的张力把握不够到位。政策和措施层面的份量过重,淡化了本课程理论教学的要求.因而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重点显得不够突出。本文提出自己的肤浅见解.以期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一点启示.也为教材的完善提供一点参考。一、课程的主题要求把理论教学放在突出位置一门课程的主题决定其教学的重点。《概论》的主题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当集中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理论成果。而突出课程的主题必然要求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教学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的理论观点、精神实质和贯穿其中的思想方法论。首先,突出课程的主题需要从理论上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渊源关系。中国共产党80多年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并先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大理论成果。作为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作为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