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解释下列概念:格雷欣法则。
答:格雷欣法则,是指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货币(良币)被收藏熔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货币(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劣币驱逐良币”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银复本位与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排他性、独占性的矛盾。
2.简述货币的基本职能及特点。
答:货币的职能,是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的主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两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货币在充当各项职能时,都是一般等价物。
(1)价值尺度职能。货币的第一个职能是充当价值尺度,即货币作为测量商品和劳务价值的工具。人们用货币测量商品和劳务的价值,就如同人们用秤来度量重量、用尺子来测量距离一样。由于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使得人们可以将不同形式的商品先转化为货币的价格形式,然后再与其他商品进行交换。当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货币只需要以想象中的或是观念上的形式存在就可以了。
(2)流通手段职能。又称交易媒介职能,是货币价值尺度职能的发展,是指货币以通货或支票的形式充当交易的媒介用来对商品和劳务的支付。货币的产生,使得商品之间的交换由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是现实的货币。
3.解释“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答:(1)“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双本位制下产生的一种货币排斥另一种货币的现象。
所谓双本位制,是指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一种复本位货币制度。国家为金币银币规
定了固定的兑换比率,由于官方的金银比价较之市场自发金银比价缺乏弹性,可能造成“劣币
驱逐良币”现象。
(2)即当金银的实际价值与法定比例相背离时,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
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结果,
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比如金币和银币的法定比价为1∶15,而金与银
的市场比价由于银的开采成本下降,使得其比价为1∶17,此时金币为良币,银币为劣币,人
们就会将银币兑换为金币,将金币贮藏,最后使银币充斥流通,而金币则被排斥出流通领域。华
如果相反即银的价格上升而金的价格降低,人们就会将手中的金币兑换为银币,将其贮藏、流章
通中就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