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时侯,明朝国库只有存银约10万两,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5000万人民币,当时是辽东、陕西、河南、四川…到处在打战,还要赈灾、发饷…,这点钱明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明朝官军也经常处于缺粮、缺饷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拼命作战呢?
那作为皇帝,崇祯难道不想办法筹款吗?当然不是,他想了好几种办法:
f一、加税
征收辽饷。本身明朝此时就是四处造反,加税无疑是火上浇油,结果是造反者更多。
二、裁员
被裁的很明显只能是官僚体系内的下层人员,他们的生活本来也并不好,被裁后生计同样没有着落,只有加入了造反者的队伍,最着名的就是上面这位本为朝廷驿卒的李自成了,本想好好吃皇粮,结果被裁后不得不造反来抢(崇祯如果知道,一定很后悔)。
三、募捐
最后实在没办法,崇祯想出了最后的办法,找大臣们募捐,指望这些官员能为大明江山着想,出点钱帮忙。但是明朝的官员有几个不是当官为了发财的?让他们出钱帮你打战,那真是与虎谋皮,皇上也不行!一个个都哭天喊地,表示自己很穷,是清官,没钱!
钱没筹到,自然没人愿意出力打战,明朝灭亡。等到李自成进北京后,他也要钱啊,他采取的办法可是比崇祯简单多了:拷打!不给钱就抓起来打,这招效果不错,一下搞到了7000万两白银,崇祯看见一定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但这一来,它也让李自成一下子成为了大明朝所有官员的死敌,以前人家跟你和跟崇祯是无所谓的,现在非把你往死里打不可,从吴三桂降而复叛开始,李自成在明、清双方的打击下,迅速就失败了,可见这招也是损招。
f那假如我们现在穿越一下,你如果是崇祯皇帝,究竟应该如何解决这钱的问题呢?
其实办法很简单,一个最基本的金融产品就可以搞定:发债就是借钱,叫别人捐,肯定没几个人愿意,但是借就不一样了,只要打赢了,我可以用以后的税收还给你的嘛,而且还有利息,君无戏言,皇帝金口一开,保证兑现,一定有很多人愿意借的,而且只要是买了债券的人,实际就是和朝廷站在一条战线上了,为了他的钱,他一定会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当然明朝没有金融概念,崇祯皇帝更不可能俯身向臣民来借钱,中国的现代金融业还要到200多年以后才会出现,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世界,则同时代的西欧已是另一番景象:下面图里这个机构,只要学过点金融的肯定都听说过: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但是它刚成立时,可不是国有的,而是一家私人银行,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债,为英国政府募集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