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GNPGDP。B国劳动报酬减少(THMR),而资本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GDP。
总之,劳动力流动可以使世界的总产出增加(MER),但对不同的利益集团,其影响是不一样的,且不同的国家也不一样。
5.用图示表示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的变化
A国在经济增长前,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生产大于消费,生产点为Q,消费点为C,有出口)。在经济增长偏向X后(即X部门的增幅大于Y部门的增幅),X部门的相对供给能力提高,最终X部门成为优势部门。
6.用图示表示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
设有A、B、C三国,三国的生产成本分别为PA、PB、PC,A国对来自B、C两国的进口产品征收相同的税收t。显然,由于征税后B国产品价格高于A国成本而C国产品价格低于A国成本,所以A国只从C国进口。进口量为Q1Q2,政府还获得关税ce。当A、B两国结成关税同盟,对来自B国的产品不征税,而对来自C国的产品继续征税,由于PCt大于PB,故A国只从B国进口。其福利效应为:生产者剩余减少a;消费者剩余增加abcd;政府税收减少ce。净福利效应为:(abcd)a(ce)bde。由于bd不一定大于e,所以,从静态角度看,结成关税同盟对A国的福利影响是不定的。
f7.用图示表示特定要素模型的均衡解
假定劳动总量为,资本为特定要素,则两个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只取决于劳动投入量。劳动投入越多,边际劳动生产力就越小。在商品价格给定不变的条件下,劳动的报酬与劳动投入量之间成反比。WxPxMPLX;WyPyMPLY进一步假设该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由于X商品的出口,必然导致Px上升(此处仍假设Py不变),劳动从Y部门流向X部门。同时,Wx也会因X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上升,但上升幅度要小些。而Y部门则因劳动力的流出导致MPLY上升,最终两部门工资再次达到均衡。
8.用图示表示“悲惨增长”
如上图,经济增长前,生产点为Q,消费点为C,该国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显然,X产品的相对价格较高。当经济增长偏向X部门,该国继续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显然由于X产品的相对价格大大降低,该国的消费点降到C点,低于原来的C点。即经济增长,福利水平反而下降了。
f9.利用提供曲线推导国际贸易均衡的条件
设A国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当国际相对价格线为P1时,A国的出口量为X1,进口量为Y1;当相对价格线为P2时(相对价格提高了),A国愿意出口较多的X产品,同时可进口更多的Y产品。通过相对价格线的变化,可求出A国的提供曲线。同理,亦可推导出B国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