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会继续运动吗?为什么最终要停下来?教师简介古人对这样的问题的认识,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伽利略则认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止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你们同意谁的观点?学生针对问题积极思考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观点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两种对立的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教学(30分钟)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3页
f1.提出问题:阻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如果物体不受阻力会怎么样?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要改变哪些条件?要注意观察什么?设计实验记录表。3.进行实验: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逐渐减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接触面小车受到阻力(填“大、较大、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填“短、较长、最长”)毛巾棉布木板4.分析与论证:对数据比较分析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要研究阻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路程的关系,应该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去设计实验。要让小车一开始进入水平面的速度相同。为此,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然后动手做实验,并在表格中填好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的距离越远。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
第4页
f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二、牛顿第一定律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思考:小车在比木板更光滑的水平面
上运动时,能比在木板上前进更远吗?设想一下,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任何阻力,小车会永远运动下去吗?
由于有前三次实验做基础,这种无限光滑的平面虽然没有,但是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认为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这就是历史上伽利略所做过的实验和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
法国的科学家笛卡儿进一步补充了伽利略得出的结论,使人们的认识又深化了一步。笛卡儿认为,物体不受外力时,除了速度的大小不会改变,永远运动下去,也不会改变运动的方向。
最后,英国的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一条规律──牛顿第一定律。
怎样准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中直接得出来的,但是它又有深厚的实验基础。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而得到的,由这个定律进一步得出的一切科学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因此,牛顿第一定律早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