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提问更精彩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呢?一、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小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两难状态,具体表现为“三怕”:一怕提问遭教师批评、指责(即“乱插话”);二怕提出的问题离题万里被同学们笑话;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使大家瞧不起自己。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最基本的解决办法是——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答问氛围,为学生撑起学习冲动,变“不敢问”为“敢问”。学生在没有获得方法和技巧的前提下,还不善于提问,难免会出现“乱提问”“不着边际”等现象,教师应辅以必要的点拨,对学生不要暴露出不满意,更不能泼冷水,要循循善诱,多鼓励。比如对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不敢在公共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二、教给提问方法,让学生“善问”1从课题中提问题课题是教材重要资源。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
f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还能使其养成爱提问题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在板书课题后,首先让学生随便报个数,教师不用计算,立刻就能说出这个数能否被2整除,学生一定既惊奇又佩服。这时,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这就成了学生急于弄清的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即刻被激发了起来。2从解题的过程与方法中提问题新课程理念使教学策略发生了改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一位的进位乘法28×2”一课中,我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不进位乘法“24×2”,然后出示“28×2”让学生探究学习,并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质疑。于是,“8×2”满十了,怎么办?这个关键性的问题被学生发掘出来,由此展开了之后的热烈而活泼的教学活动。3从疑问、疑难之处提出问题不同的学生,都会在学习中遇到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这时候,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例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中,学生提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