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研究
作者:仰巍巍来源:《会计之友》2012年第15期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同时受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的双重影响,二者力量的角逐有其内在原因。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主要矛盾是市场监管机构(证监会及所属证券交易所)和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管理当局控制下)的矛盾,次要矛盾是上市公司内部委托人(股东)和代理人(管理当局)之间的矛盾。在市场主要矛盾下,内部控制已被弱化,对故意性的盈余管理无效;市场次要矛盾下,由于委托人对内部控制的强化,对盈余管理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所以,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应区分主次矛盾,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通过扶持内部控制,抑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升财务报告的质量。
【关键词】内部控制;盈余管理;财务报告;质量
一、引言
上市公司的各方利益相关者总是希望会计能通过财务报告反映一个会计主体的“价值”,因为他们关心一个主体当前拥有的财富是多少,并据以预测未来。但是,美国最新的IASBFASB认为:“通过财务报告并不试图表示一个主体的‘价值’value,不过它可以提供信息,去帮助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人、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估计报告主体的价值”①。由于会计充满了历史成本、公允价值、资产减值等类似的估计和判断,所以说,财务报告做不到,也不企图做到去反映主体的“当前价值”。既然是使用者利用财务报告的信息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那就未必保证准确、可信了。所以,利益相关者如果要获取更多的用于判断和决策的综合估值信息,并分辨和剔除盈余管理可能产生的噪音和干扰,那么,研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实施与披露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美国的会计学家斯科特(WilliamKScott)从“信息观”角度阐释了盈余管理的内涵,他认为,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具体可以理解为:企业管理当局实际经营效果和经济预期差距较大时,为了维护公司股价的长期稳定上升,为了实现社会资源对于本公司的有利配置(含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或者为了自身的聘任和薪酬,对财务报告进行粉饰。
相反,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及其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美国的Treadway委员会认为,内控不健全是导致财务报告失真的重要原因②,虽然他们当时没有对导致内部控制不健全的因素进行更深层次挖掘,但足以表明,对于财务报告质量而言,盈余管理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