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材分析:《鲁滨孙漂流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新课程标准,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即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突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课文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而且课文是原著的缩写,所以要对《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进行充分的阅读。把握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本课内容学生很感兴趣,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课外阅读中早已读过《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对书的内容有所了解并很感兴趣。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一天性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读的过程中写下自己的见解,使学生能做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学目标:
1
f1、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是怎么克服困难的,从中受到启发。(3)摘录《鲁滨孙漂流记》中的精彩句段,写一写心得体会。2、过程与方法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2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大胆地发表自己读文后的收获,通过学生提出质疑、集体的交流,反馈中了解故事梗概,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鲁滨孙面对困难,自强图存的精神,学会自立,学会竞争,学会生存。激发学生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的浓厚兴趣。教学重、难点:(1)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摘录精彩片段,理解具有启迪意义的语句。(2)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教学准备:简单课件,课前收集资料
2
f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书本中的插图,仔细观察图上的这个人,说说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导出《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2、板书课题。3、让学生交流资料:作者和作品的简介。二、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质疑问难。1、朗读课文中的词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