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第四章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第四章基因的表达”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可用2课时教学。课程标准中与此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除了要掌握这个主干知识以外,还需掌握的侧枝内容是DNA与RNA结构的比较、核糖与脱氧核糖的比较、三种不同种类的RNA以及遗传密码的组成。转录和翻译过程抽象复杂学生难理解;较多物质和细胞结构参与学生易混乱;涉及到必修1和必修2中多个章节内容学生已遗忘。而本节的突破对本模块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没有本节内容的揭示,很多的现象无法解释,很多的研究无法进行,很多的生物技术无法操作。基于以上考虑,把本节分为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基因表达概念和DNA与RNA比较及转录过程和原理的教学,第二课时学习翻译的过程和原理。
二、学情分析
我带的学生是高二年级的一个竞赛班(1003班)他们已经在高一学习过必修一且在前面学习过“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已经掌握了“DNA分子的结构、DNA的复制、DNA和RNA的区别,但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概念、过程不清,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不足,因此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即以问题为主线,贯穿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种方法有利于启发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同时能够突出转录翻译的主干过程,保证主线清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识记: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2、过程与方法(1)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2)通过对“遗传信息究竟如何表达?”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基因表达过程的和谐美,基因表达原理的逻辑美、简约美。
四、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
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六、设计思路
f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温故知新,创设情景,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引入课题并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新知识,以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和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达到理解和运用层次的目标。比如“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就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2将知识难点分解为多个具有一定难度梯度的小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把难点分散,难度降低,要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