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这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研究取得基本成就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的研究,不但初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教师教学思想的大解放,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变化之一:教师能够注重探究过程,在教学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探究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获取知识而不是直接的把结论告诉学生,教学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教师在上《厘米的认识》时,她引导学生知道测量应该使用统一的工具是这样做的:让学生们先用自己喜欢的任意一件东西去测量课桌的长度,学生有的用手,有的用书,有的用尺子,有的用铅笔,然后将测量结果记下来,由小组报告人汇报。这时大家发现了问题,为什么桌子是一样的,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通过谈论,大家的得出了,测量应该用统一的工具这一教学结论。
f变化之二:课堂不是单纯的“讲课室”,而是实验室。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积极进取的课堂心理环境。既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又能促进教学过程双方主体性的建构与发展。
变化之三: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比较活跃,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比如,在学习了一百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计算方法以后,学生自己计算用一百元前购买玩具、面包、衣服等物品的开支情况,并且比较了各种物品之间的差价。这些情况表明,学生的想象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随之发展。又如,学习了“测量与观察”后,学生回家后测量了全家人的身高和步长,又用第一学期学过的统计知识,将测量数据制成了统计表。这些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实践活动,加强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表明了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注意到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其学习方式趋于合理,学一致用的能力也有所增强。
篇三: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培养自主合作学习习惯的研究课题阶段总结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能力,我在同组指导下,通
f过研究、实验,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绩。现总结如下:一、严格要求,务实开展。自我申报“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