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2018银川质检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形状指标是区域内各斑块总边长与最小斑块总边长的比值。在一定区域内,若形状指标等于1,表明该区域的景观均一。下图为1986-2013年厦门市三类建设用地景观平均形状指标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由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986-2001年,出现不同景观类型间相互竞争、相互交错的格局B.1986-2001年,农村平均形状指标迅速上升,农村景观均一性增强C.1993-2001年,城镇平均形状指标下降,城镇景观均一性下降D.1993-2001年,独立工矿平均形状指标上升,工业布局趋向集聚2.1986-1993年,厦门市城镇平均形状指标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逆城市化的出现C.城市化的快速发展B.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D.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
解析: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形状指标越大,景观越不均一。由图可知,1986-2001年,三种建设用地形状指标都发生变化且均大于1,反映出不同景观类型间相互竞争、相互交错的格局;农村平均形状指标缓慢上升且大于1,反映农村景观均一性下降;1993-2001年,城镇平均形状指标下降,则反映城镇景观均一性增强;独立工矿平均形状指标上升,说明其景观均一性减弱,工业布局趋于分散。第2题,1986-1993年,厦门市城镇平均形状指标从163上升为178,反映出城镇景观分布更加不均匀,这可能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造成的。答案:1A2C高考上海卷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读表,回答3~5题。各圈范围内圈0~6km第二圈6~15km面积km113593
2
人口密度人km1982年2176426061990年2120633612000年1955449602010年204167277
2
1
f第三圈15~24km第四圈24~33km郊区33km
11021611
1318621
1820785
28041083
43051765
3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是A.内圈C.第三圈
B.第二圈D.第四圈
4.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5.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A.农业发展C.工业发展B.服务业发展D.旅游业发展
解析:第3题,人口数量=人口密度×面积,经计算第三圈人口数量最多。第4题,城市内圈地租最高,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