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炼字教学设计【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体会诗歌炼字的妙处,掌握诗歌炼字的技巧2、规范诗歌鉴
赏中炼字题的答题步骤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掌握诗歌炼字的技
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炼字的技巧,规范诗歌炼字题的答题步骤。【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一课时
f【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中国诗歌发展史源远流长,自先秦的《诗经》,到秦汉时的乐府诗、汉乐府诗,最后在唐代发展到诗歌的黄金时代。初唐四杰、边塞派、田园诗派等不胜枚举。古代诗歌以有其独特的魅力,牵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的情思。诗歌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便是言简义丰,寥寥数笔便将情与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今天我们将以虔诚的态度来探寻前人的智慧。二、初步感知,体会炼字的妙趣
(一)回顾古人有关炼字的名言故事,从中体会炼字的重要性。有关于“推敲”的典故。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欧阳修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二)炼字的定义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贴切、最
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三)体会诗人的炼字魅力炼动词1、示例: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提问:将“悠然见南山”中“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解析:“见”好。两字意境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
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
f意境,。而“望”则显得有些刻意
,
不是那么自然。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提问:此句中哪几个词用的好?请简要分析。解析:“穿、拍、卷”。穿,化静为动,写出山高峻;拍,描绘出水石相
搏
情状;卷,浪花四溅,狂澜奔腾
起伏的景象。整个画面雄伟壮丽,富有动感。
2、小结: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炼形容词1、示例:
f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
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解析:一个“细”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