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结合材料用所学辩证法知识,对国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加以分析说明。(12分)
33材料一: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国标”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细微颗粒(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检测标准,这也是公众对纳入国标呼声最高的两项指标。公众推动PM25进国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材料二;空气质量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历时4年,两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终于被写入《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舆论评价说,“从民众感知灰霾困扰,到微博呼吁推动,再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PM25的快速升温到正式亮相,这是一次国家环保政策与公众民意的良性互动。”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比较大,中国绝不靠牺牲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来换取经济增长。PM25等项目监测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2012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在75,这是八年来首次低于8,彰显了中国政府减缓经济增速以提升发展品质的决心,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地发展。(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过程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哪些哲理?(9分)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如何认识我国调低经济增速。(9分)
页6第
f页
7第
f巴市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政治试题答案
33(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来自人们生活实践的需要,适应了当前国内环境变化发展的新要求。(4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我国对PM25认识的变化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3分)
页
8第
f页
9第
f页
10第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