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很多属性。而现在Balch论
1
f文却是历史珍品,从那时起,它建立了一种一直起作用的显示地震属性的方法:用彩色标定属性和在不同区域全面标定(overplot)原始地震资料。在Balch的工作之后,年代早期NigelA
stey进行了地震属性的改进研究。70在2份内部报告中,因为彩色图件的费用很高只作了几份副本,A
stey介绍了设置多功能的属性分析A
stey19721973。他的主要属性是称为反射强度的振幅测定,开发该属性的目的是进行亮点分析。该属性的重要性是它能消除地震振幅中反射极性和子波相的畸变影响,使亮点更清晰,而且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进行振幅异常之间的对比。虽然这种想法在目前是很平常的,但在当时前进了一大步。他还介绍了视极性和显示了层速度,频率,差异频率,横向倾角和叠加相干系数。A
stey在用未反褶积和未滤波数据计算频率属性时非常细心,但是他仍然对是否能够揭示衰减异常留有疑问。正如Balch说明的那样,他的彩色技术是一项大的改进,但是实际应用过于昂贵。即使在今天,A
stey的报告仍然具有新奇感和远见卓识。遗憾的是A
stey的研究不能达到更大的范围,但是他的关于地震属性的论文引起了整个勘探界的关注(Ta
er和Sheriff,1977;Ta
er等,1979。定时是适合的:Ta
er和Sheriff使它在石油危机年代中与地震地层学同时出现,紧接着是第一部实用彩色绘图仪问世。因此,它是具有重大影响和普遍性的地震属性实际上,它引入了“地震属性”术语。虽然许多关于属性的想法,例如反射强度和视极性,由A
stey的工作导出,Ta
er和Sheriff在地震属性计算中使用的方法是全新的。复杂地震道分析已经证实这种方法特别通用及适合。实际上,它已经非常成功,几乎成为属性分析的同义语。这项工作同时促进了使用瞬时频率检测低频率阴影区的想法,但是还未经受时间的验证。1977年,随着AAPG论文集26中La
dmark出版物复杂地震道分析的首次出现,该学科出现了地震地层学。这些方法一起出现并不是偶然事件。PeterVail及与他一起开发地震地层学原理的同事们,通过Turha
Ta
er和其他人出版的专著了解了属性工作,并对地震属性能够有助于地层分析的可能性感到惊奇。但是他们对地震属性意义的了解更多地来自于地质勘探。因此,他们认为地震频率主要是定量地层厚度的属性,对于确定流体成分或者衰减是次要的。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些对“地震相参数”的意义,其中不仅包括振幅、极性和频率,还包括平行(度)、发散和杂乱反射的连续性及反射形态模式。地震地层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