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场所,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形成,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探讨“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格外重要。
1充分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之一。所以,要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理应对学生做出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分析,为教师本人备课及实施所用。好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层次感,研讨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点等都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好的构思和创意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都需要对学生有真切的了解。对学生了解的越清楚,教学中就更能心中有底,通过即时反馈调节教学的重点与进程,就能适时实行质疑、把问题引向深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充分理解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个体,他们都有取得发展,赢得尊重的权利,教师必须在人格和交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那么,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就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获得成功。
2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
数学教材不再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以理解或掌握教材上表现的内容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最重要任务;数学教材理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出发点让学生在教材所搭建的数学活动平台上展开数学学习。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给学生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强化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探索式学习方式:即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
另外,教师还要意识到:教材仅仅教师教学的一个凭借,往往表现一些生活、学习现象和事实,不利于学生探索与创新,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实行合理的加工、改造,重组出具有迁移性、思考性、再生力的数学活动,所以我们要树立“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很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
f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也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