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将一些验证性、演示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首先在实验前,学生是不知道任何结果的,然后由老师引导学生操作,但不能直接操作,要指导学生逐步探索发现问题,找出答案,这样比知道答案直接做实验验证的效果更好。生物实验其实隐含很大乐趣,因此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亲身体验。老师也要将实验过程安排得有趣,有悬念一些,这样可以引人入胜,让学生体会到实验的趣味性。总的来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生物老师要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将学生放到中心地位,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实验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未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到实验的乐趣,自主地参与到实验中。这样,生物实验课才得收到实效,生物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作者:傅晚生单位:分宜县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赖伟强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三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3(8)
第二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信息技术研究
摘要:
生物实验教学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这是当前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这有利于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实验教学方式,优化实验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本文立足于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对信息技术在其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整合
1生物学科的实验特点
1.1生物科学的特点:
生物学科不仅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理论科学,而且也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基本上是人们通过观察和实验而获得的,实验与观
f察是生物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学实验是生物教学的灵魂和支柱,是验证、探索、发现新东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渠道。
1.2生物实验有特殊的教学功能:
生物实验作为生物教学的基本手段,有着特殊的教学功能;(1)通过实验可以使生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掘问题激发求知的欲望,(2)通过加强实验,不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3)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学生一步步地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