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剥削、压迫的命运,结束了100多年来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就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们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
2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中国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由此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任。新中国诞生之初,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存在着很多困难和严峻的考验。当时,在国内,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仍在负隅顽抗,饱受战争创伤的国民经济是个烂摊子,人民生活十分困难。在国际上,由于“冷战”的兴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并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政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依靠广大群众,肃清反动残余力量,战胜帝国主义的封锁、破坏和武装挑衅,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f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这时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又一重要任务。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之后,中国共产党立即把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作为工作重心,依靠产业工人,动员工商界人士,很快便使在战争中遭受到破坏的工矿业恢复生产。新中国的国营经济,也随着没收官僚资本企业逐步建立起来,人民政府废除了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长期被帝国主义控制的中国海关,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和对外汇的管理。人民政府还进行了取缔银元投机的斗争,打击非法囤积生产生活资料等投机行为。通过上述一系列工作,中央人民政府稳定了物价,统一了财经,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代自1937年抗战以来连续12年的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也结束了旧中国几十年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状态。这个胜利,使国内外那些怀疑中国共产党能否搞好经济的人们也不能不表示赞佩,叹为“奇迹”。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人民克服朝鲜战争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实现了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至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城乡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实现了根本好转。
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制度改革,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指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改革运动。至1952年底,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