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反思
郴州市湘南学院附属小学陈盈【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虽然学生对于反冲力可能说不清具体的解释,但是让学生利用反冲力让小车动起来,学生还是能够组装成功并能不断地想办法让小车跑得快、跑得远,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学反思】
《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是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3课。本课主要有两个主要活动,分别是“用气球驱动小车”和“对小车运动的思考”。教材编写思路清晰,从玩气球导入,到动手实践操作,再到归纳总结,符合建构理论和儿童认知特点,能增加学生对反冲力和反冲运动的感性认识,促使学生进一步提升科学概念。
在反复仔细研读和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对教材作了适当的调整:
1适时出示“反冲力”概念。这一内容原教材安排在小车活动之后,我把它前置,在玩气球活动后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时引出,更自然合理。
f2让学生利用自制“水的反冲力探究实验”装置开展探究活动,加强对“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关系的理解。学生通过对“反冲力”概念的理解,知道反冲力与喷气方向相反,但是对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关系还很模糊。我设置这个实验环节,让他们利用自制“水的反冲力探究实验”装置进行猜测、探究,理解喷水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的关系。
3增加对课题的必要解读。课题是“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而教材编排从玩气球到做气球小车,都没有揭示课题的话语,只是在后半内容中有“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式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一话提到“火箭”。因此我在研究了“反冲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关系环节后,把“焰火、喷气式飞机、火箭”作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应用反冲原理例子出示,还专门设置了“能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吗”的挑战,让学生将反冲力应用到小车运动上,从而让教学主线更明了。
4因为本节课教学内容、实验都比较多,因此我把“对小车运动的思考”放在下节课研究。
5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利用世界公认的“世界航天始祖”是中国明朝的万户、中国十大发明之一火药制做得“焰火”、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视频的内容,来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荣誉感及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美中不足,因时间关系,r